【手機裡的秘密】
【手機裡的秘密】
前幾天,林媽媽著急地問我:「我用女兒手機時,發現她正和一個男生聊天,還傳了幾張穿著比較裸露的照片,那個男生說什麼應徵需要、進演藝圈就是要敢露才有機會……怎麼辦?她才八年級,不會像黃子佼新聞的那些女孩一樣傻傻被騙吧!我直接問她,她一定會生氣或是不願意跟我說,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可以做甚麼?」
在安撫了林媽媽的著急,同樣也可以理解這個新聞讓許多家長感到恐慌,可是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面對敏感話題總是避而不談,家長擔心孩子在網路上的安全又不敢直接詢問孩子,所以我們可以試試看一些方法來協助自己判斷:
通常在誘騙未成年的性剝削案件中常會看見:加害者會提供金錢或禮物來安撫未成年孩子察覺自己做了「不乖的事情」的焦慮感受;甚至有些加害者會以「男友」的身分包裝、以愛為由要求孩子應該如何付出。
收受禮物的孩子,常常也會因為「拿人手短」而隱瞞,所以留意孩子的金錢使用、物質條件的變化來協助家長覺察孩子是否遭受誘騙。
家長們都知道孩子在家庭以外的樣子、性格嗎? 很多孩子在不同環境會有不同的樣貌,有些孩子出了家門彷彿換了一個人一樣,從無語變得聒噪、從內向變得大膽,連言詞談論都沒有了現實生活中的禮貌和規矩。
這是因為青少年常常容易受到同儕、環境影響,想要變成朋友能接受的樣子,所以,若能夠知道孩子在家庭生活以外的樣貌,也能夠藉此判斷孩子在家庭生活外的危險程度。
可以藉由新聞事件來提醒孩子:不管認識的人有多熟悉,應該要以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和隱私為優先。
在黃子佼的新聞裡,受害者可能因為黃子佼是演藝圈的前輩、螢幕形象降低了保護自己的戒心,也可能因為前輩身分的壓力而不敢反抗,所以透過這個新聞更需要告訴孩子,保護自己自身安全、拒絕不合理的對待不能掉以輕心,甚至可以陪孩子演練遇到危機事件時,可以有的應對方式。